地礦文化
- 地礦文化 >
吳生煒書法作品欣賞
吳生煒,男,1954年11月生,陜西省子洲縣人,號拙樸齋主(微信),窯洞山人(QQ),生長在小理河流域,自己刻了一枚閑章,起名:小理河夫。畢業(yè)于西安地質(zhì)學校,陜西地礦物化探隊退休職工。曾任地質(zhì)工程師、黨委秘書、黨群部主任等職。學的是地質(zhì)找礦,爬大山趟大河,見的是真山真水。林則徐的那句話:青山不墨千秋畫,綠水無弦萬古琴。干地質(zhì)的學書畫算是走了捷徑。八十年代起在《中國地質(zhì)勘查導報》、《陜西地質(zhì)報》、《組工摯友》等刊登詩歌、散文、消息、通訊數(shù)十篇,《陜西地質(zhì)報》聘為特約記者。陜西省老年書畫學會會員。
自幼酷愛書畫,小學一年級起每天寫“一盤方”,老師悉心教授書法,總是希望老師能多劃幾個紅圈。文革停課鬧革命,從此中斷了寫大字。但是,文革期間,如毛主席的“四海翻騰云水怒,五洲震蕩風雷激”的詩詞書法到處可以看到,從此我愛上了龍飛鳳舞的字體。十四歲我當上了羊倌,生產(chǎn)隊給我分了十五只羊,把羊放到山坡上吃草。我用攔羊小镢頭在崖上刮平一塊地方開始練毛主席的草書。黃土崖幫了我,可是羊吃了鄰村的莊稼闖了禍。八十年代,春節(jié)前夕擺攤子賣對聯(lián),練了字,收入補貼家用。有一天,地攤前來了一人,看我寫字,最后他提出寫兩幅對聯(lián),他一邊寫字,一邊說:你看我寫字的運筆方法,他寫的字型很好,后來就揣摩他的寫字法,多年后才明白,我在地攤前得到顏體筆法傳授。多年來潛心學習書法,業(yè)余苦練不輟,自足自樂。上追魏晉,碑帖兼修,長期臨習《圣教序》、《蘭亭序》、《十七帖》。顏魯公的《勤禮碑》、《自書告身帖》、《爭坐位》、《祭侄文稿》等,還學習了智永《千字文》、于右任《標準草書》,喜歡鄭板橋、何紹基書風。2015年起先后在陜西省老年大學、天朗中老年大學書法班學習,豐富了書法知識,增強了信心,對學習書法藝術(shù)提高了認識,上了一個臺階。
書法入展獲獎情況:1997年6月參加周至縣書協(xié)舉辦的慶祝香港回歸書法大賽獲優(yōu)秀獎;?2007年《陜西地質(zhì)報》刊登書法斗方草書“廉”。?2011年7月陜西省老年書畫學會書畫展獲優(yōu)秀獎;2016年5月,撰寫論文《淺議寫字與書法之關(guān)系》入編陜西省老年大學《書法論文感言集》;2017年,臨帖作品顏真卿《祭侄文稿》入選陜西省書法家協(xié)會舉辦的陜西省第五屆書法篆刻臨作展。
書法臨帖體會
近兩年,以學習顏體為重點,圍繞顏真卿的《勤禮碑》、《自書告身帖》、《爭座位》和《祭侄文稿》等學習臨帖?,F(xiàn)就《祭侄文稿》、《自書告身帖》的臨帖體會介紹如下:
一、實臨《祭侄文稿》
1、臨帖不描帖。 毫無疑問,臨帖要越像越好,能達到形神兼?zhèn)涓谩K?,臨的像是對自己的最高要求。在臨寫的過程中,我盡量精益求精,采取分段、分頁多次臨帖,復雜而難度較大的字重點臨讀、揣摩。剛開始臨帖臨的不像,就不由自主地去臨描,結(jié)果效果并不好,那些特別難寫的字、句老描老是寫不好。后來,干脆采取手眼集中,寫出來是個啥樣子原樣子不動,杜絕臨描,堅持強化,感覺效果不錯。
2、逐步摸索掌握顏魯公執(zhí)筆手勢和運筆方法。 了解到顏體的字形結(jié)體之后,我在臨帖時就特別注意《祭侄文稿》的字形規(guī)律,尤其是行筆和執(zhí)筆狀態(tài)。顏魯公寫祭文時為情所控,激動和悲愴的情感使他行筆較快,多處出現(xiàn)虛白、涂抹、修改。所以寫字時順勢而下,自然流暢,妙筆迭出,成為書法史上之絕唱。所以,臨寫時,在掌握行筆、字形的同時,有一定速度非常重要。
3、臨帖也要動之以情。 當我臨《祭侄文稿》這篇史上名帖時,體會到顏魯公喪侄寫祭文的悲憤之情,作為臨帖者也要隨文而現(xiàn)于筆端。同時,我們也傾慕顏魯公的剛正之節(jié)。臨《祭侄文稿》,能動之以情,寓之以筆,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(按生煒《祭侄文稿》臨帖作品入選陜西書協(xié)第五屆臨帖臨作展)
二、實臨《自書告身帖》
1、了解特點?!蹲詴嫔硖冯U峻中求平穩(wěn),多用圓筆中鋒,含蓄中有篆籀筆意,老辣而古樸。字大小不一,宏觀感覺錯落有致,一氣呵成,全篇渾然一體,氣脈相通。使人感到雄強磅礴,神完氣足,極具審美價值。以上是我的視覺感受。了解特點,有助于臨好帖。
2、在細節(jié)上看魯公的筆法?!蹲詴嫔硖肥悄E本,易于看清筆法。其他的碑刻,無論制作工匠的技藝多么精良,也是對顏真卿書法藝術(shù)進行了二次創(chuàng)作。米芾曾說:“學書須得古人真跡,觀其下筆處”。臨《自書告身帖》要看下筆、收筆以及轉(zhuǎn)折之處的細微末節(jié),才能掌握具體的用筆方法。
3、盡可能接近他的氣韻?!蹲詴嫔硖芳埍灸E,可以臨的比較像,但是,要臨出他的氣韻比較難。因為他要給太子當老師,神情愉悅,玩書法于股掌,率性而為,也成就了他晚年的經(jīng)典之作。我們難于體會他當時的心境,但“神”藏于“形”中,盡力做到“形神兼?zhèn)?rdquo;,才有可能一定程度地寫出他的氣韻。